🏠 跨境平台 亚马逊 亚马逊选品的一些“假象”

亚马逊选品的一些“假象”

亚马逊小哥哥 亚马逊小哥哥 日期:2021-05-17 13:19 浏览量:1113 分享

很多亚马逊卖家,包括在亚马逊公司上班的产品开发人员,在选品中往往很看重数据带来的参考。这个也是正常的,因为我们都处在数据化的时代,产品卖的好不好,数据最能说明问题。


亚马逊选品的一些“假象”


很多卖家在选品时,利用某些特定的选品工具,设定好自己的数据参数并提交后,一般都会得到一个大概的备选产品名单。在这份已经已经“去粗求精”的备选名单中,大家可能会把一些短期内销量较大的产品,单独列出来。在这些单独列出的产品中,很多卖家又非常倾向于选择那些FBM卖家比较多的产品。因为这样的产品,在卖家的眼里,通常具备以后成为“爆品”的潜质。


首先,短期内销量大,证明产品有市场。


其次,产品FBM卖家居多,证明还未被广大卖家发现,具备“蓝海”特征。


分析起来是有一定的道理。


但是你想过没有,其实这样的数据,可能都是被刻意制造+出来的。


我私密圈的一位卖家,最近就分享了这样的一个选品案例。


他说,这款产品,最近一个月销量很大,用了几个选品软件,都可以在搜索结果中看到这款产品的身影。


而且FBM产品占据了绝大多数。


但是当你去1688上进行产品的供应商开发时,发现供应商不是很多,可选择的供应商数量非常有限。


当你跟供应商去沟通时,他们的姿态往往也很高,一般都会设定一个很高的起订量。


当你跟工厂沟通是否初期的采购量可以少一点时,工厂的态度一般是直接拒绝。


工厂的说辞一般是这样的:“这款产品目前是亚马逊爆款产品,所以我们的起订量最低就是1000个,这个是没什么商量的。”


不但起订量很高,而且其他的条件也很苛刻。


一是产品的采购价格,单价就要29元每个。


但是通过这款产品的材质和做工,估计成本价不会超过5块钱。


二是产品的售后服务,工厂明确说了,除非是产品质量出现问题,否则产品是不退不换的。


这一单货,最少就是29000元。


到这个时候,心里就开始打鼓了。


放弃这款产品吧,感觉自己就要错过一个“爆款”。


坚持做这款产品吧,进货价就要29000元,再加上后期的头程费、推广费、仓储费等等,感觉推这个新品的风险有点大。


其实,这样的产品,大概率都是很多工厂故意搞出来的“噱头”,因为之前我们的产品开发也曾经给我推荐过这样的产品。


在会上,我的这位产品开发人员也是极力在推荐这款产品,感觉错过这款产品就错过了一个亿一样。


我当时给出的建议是,先观察一段时间,再做决定。


当一个月后,再去Amazon平台上搜索这款产品的时候,已经几乎看不到之前的“盛况”,唯一健在的几个Listing,也都排在类目的几十万名之外。


并且,这些幸存的listing,几乎ratings都在3.5分以下,Review也清一色都是差评。


因为我看过太多的这种“骚操作”。


有些工厂会先确定好几款成本比较便宜的产品,然后再以FBA或FBM的方式做几个listing上去,大部分都是FBM。


listing做好以后,通过站外的一些低价折扣去大面积放量。


放量过后的listing,在数据上就会出现很漂亮的结果。


然后,就坐等跨境卖家找到这些产品,采购这些产品。


他们付出的成本有那么几项,店铺的钱(一般是买来的)、推广的钱、物流费用。这些钱加起来不算多。


但是收获却是很多,一个订单29000,十个订单就是29万。


做完这个产品,还有下一个产品可以继续被“打造”出来。


而且这些amazon店铺往往都是买来的,即便遇到绩效不达标被关店或者销量激增被审核,也无所谓,换个壳子继续表演就是了。


所以,选品需要去看数据,但是选品也不能全看数据。


数据只是给你提供了一个参考标准,后面的筛选和鉴别工作才是最重要的。


(来源:跨境卖家集中营  作者:跨境老鸟Mike)

关键词:选品 亚马逊选品

原标题:亚马逊选品的一些“假象”

10

【版权说明】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,不代表跨境日报立场。如有侵权,请联系QQ:361135882。

共0条评论 展开评论 你可以在 登录注册 后对本文发表评论